“中国式现代化的文艺书写与传播”研讨会发言摘要

时间: 2023-10-17

天水师范学院教授王贵禄以《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现当代文学学术话语的重构》为题作主旨发言。他认为,“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概念的问世,既是对百年中国现代化实践经验的深刻凝练,也是对百年中国现代性话语建构的高度概括,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与现实意义。这就意味着要站在“回到中国文学本身”和“具有中国现代性特色”的高度,重构中国现当代文学学术话语体系,而话语重构的理论依据,只能是“中国式现代化”。在我们看来,“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所涉及的关键词主要是“人民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所涉及的关键词是“革命”、“建设”、“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所涉及的关键词是“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所涉及的关键词是“美丽中国”与“生态和谐”,“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所涉及的关键词是“创造”、“创新”和“创业”。这些关键词是重构中国文学现代性的第一层级话语,随着中国现代性的持续推进和学术研究的逐步深入,还会有第二层级、第三层级、第四层级话语,而最终形成中国现代性的话语体系。
西北师范大学教授赵丽瑾以《建构新时代网络文艺批评话语》为题发言。她认为当下随着网络文艺的发展,传统文艺批评对诸多新现象、新问题存在阐释力不足的问题;而网络文艺评论因受网络媒介流量属性和传播特点等因素影响,出现了简单粗暴、非理性评论等现象。因此,亟需综合考量媒介性、专业性等因素,建构有效的新时代文艺批评话语,“发挥价值引导、精神引领、审美启迪作用,推动社会主义文艺健康繁荣发展”。
甘肃省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刘韬玮认为,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文艺表达强调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合,呈现出丰富多元的艺术形态。中国式现代化强调文化自信和价值取向引导,注重传统文化在塑造公民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社会凝聚力方面的作用。文艺工作者要通过创作发挥好塑造社会观念、揭示社会问题、传递价值观念等方面的作用。
西北民族大学副教授张蕾在题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甘肃文艺当代表达》的发言中认为,文艺现代化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艺的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新阶段,既受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及实践影响,也结合了不同阶段党的文艺思想及中国国情而提出。在文艺创作实践中要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引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激活中国式现代化的文艺创新活力。甘肃文化底蕴深厚,在时代发展中应积极寻求主题性创作的当代表达,重视普及与呼唤精品,并对甘肃文化符号进行提炼升华。
西北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杨莹以藏族作家万玛才旦的小说创作为例,指出少数民族文学创作,要深入自己民族的内部,讲述自己生活的家园,让读者能够体认到真正的少数民族生存环境和当地人民的生活景象,反映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碰撞与交融,将重点放在独特的生命意识和精神世界的呈现上来。
兰州大学博士研究生郝婷以《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近年长篇小说的“本土化”趋向》为题发言,她认为在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现当代文学“并没有真正完成本土化和民族化的过程”。“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提出,无疑为中国文学的本土化探索带来了新的契机。在“中国式现代化”这一社会文化场域内,中国文学主要在三个层面上探索和实践文学的本土化,即调整主体站位书写新的“中国故事”、发掘母语的特色和韵致建立汉语的主体性以及回归传统以革新小说文体结构。其间凸显的是新的历史语境下中国文学试图建构中国文学的民族主体性的主体意识。   
兰州大学博士研究生周倩认为,新世纪以来,中国乡村日渐被纳入现代化发展进程,新乡土小说书写扎根于乡土的中国式现代化,提出乡村建设性思考,使当代乡土文学呈现新变。作品描绘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新乡村想象,通过记录当下的乡村在生产和生活方式层面的现代化发展,制度文化与乡村治理层面的现代化转换,以及精神文化层面的现代化嬗变,对未来乡村可能性作出展望,对乡村精神文化的再生长与重新繁荣提出设想,关注乡土社会的主体性与内生力,再度唤起乡土情结与家园意识,让“新乡愁”在现代化社会中延续。
90后新媒体撰稿人温筠敏锐捕捉现象级微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在全社会所引发的文化关注,分析了这部以独特视角切入文物流失题材的微短剧作品的成功原因,以及如何借助短视频形式和多媒体平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正能量,“让文物活起来”引起社会广泛共情,并运用见微知著的细节刻画诠释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要义。新时代新征程,新媒体文艺工作者以坚定的文化自觉,担负起以新形式去书写传播中国故事,传递文化价值的新使命。
兰州大学博士研究生崔涛在《中国式现代化的乡土书写——新时代西部乡土小说创作的几个维度》为题的交流发言中认为,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乡土书写,新时代西部乡土小说扎根中国现实土壤,将乡土文学的创新之路与中国式农村现代化建设的现实之路汇合,体现了百年乡土文学与农村建设运动的关联。当前文学如何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成为热点话题,新时代西部乡土小说的创作,表明书写中国式现代化要具有叙事的时代性特征,即当下意识与历史视野相融合的叙事时间、隐喻中国的开放性叙事空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叙事情感、评价社会发展趋势的叙事“真实”。
青年评论家陈玉以《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当代书法发展刍议》为题发言,她说认为书法是中华文明连续性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和有效载体,是中国历史进程的重要见证者和文化力量,是中华民族人格塑造和道德培养的重要方式。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当代书法应打破“两个分离”的僵局,积极探索推进书法的文本改革,努力实现“文言一体”“文书一体”的新格局,大力书写新时代精神,不断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甘肃省评协秘书长王吉祥在以《中国式现代化的文艺书写与传播中与时代同行问题的追问与思考》为题的发言中谈到,随着经济发展模式版本的更新,传统的文艺书写和传播模式也正在发生全方位的版本更新。以创新为核心的小成本浅运营跨界组合,突出原创内容重参与体验的文艺运营模式正在异军突起,尊重自由选择、自我设计、自我实现原创的网络文艺精品不断涌现,新形势呼唤新的书写和传播模式,需要更多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梳理。
供稿:甘肃省文艺评论家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