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恩东:我手写我心 笔墨见精神

发布时间: 2022-07-29

【文艺家名片】

曹恩东,别署益斋,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甘肃省书协理事、楷书委员会副主任,甘肃省青年书协副主席,甘肃省政协书画院、甘肃书法院、江苏省书法创作研究中心特聘书法家。


【文艺成就】
作品获甘肃省委、省政府第七、八、十届敦煌文艺奖,其中第七、八届获二等奖;获中国书协第二届青年展二等奖,第五届新人展全国奖,第三届中国“兰亭奖”艺术奖,首届“孔子艺术奖”优秀奖,第二届永乐宫书法展优秀奖,第三届林散之书法奖;入展现状与理想---书法创作学术批评展、伟业---庆祝建党百年书法展、第十二届国展、第二届楷书展、第四届草书展;入展中国国家画院千秋伟业---庆祝建党百年当代书法作品展、三国两晋南北朝刻石三十品新探展等;理论研究获甘肃省第六届“张芝奖”理论一等奖,第五届“张芝奖”理论优秀奖(最高奖),第四届文艺评论奖优秀奖(最高奖);主持2018年度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项目;在《中国书法》《书法》《书法赏评》等专业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作品收藏在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国家图书馆、江苏美术馆、甘肃美术馆等专业文化机构。
 
【代表作品】
《十拍子•西北师大双甲子有寄》19cmx29cm
冯国瑞 敦煌莫高窟杂诗数首小楷26cmx13cm
洪毅然《次韵代简答友人》行书20cmx13cm
黎锦熙《题欢送毕业同学壁报》行书45cmx26cm
李秉德《陇上吟》小楷31cmx7cm
李建勋《咏怀》行书43cmx26cm
彭铎《题师云瓜叶菊》小楷21cmx10cm
郑文《赠逵夫同志》小楷22cmx10cm
 
【业内评述】
 
琵琶妙在反弹时

 

参差号角望天慈,问雨浮云未可知。

闲赏老荷听幻曲,琵琶妙在反弹时。

这是我在公园荷塘岸边会友品茶、赏琵琶独奏即兴的一首七言诗。移录于此,是想借寓曹恩东的书法。

曹恩东在书法创作上兵分两路:

一条是不断在已见成效的北碑楷书上“反弹琵琶”,魏唐相糅,楷行互掺,造险救险,渴笔涨墨,并力图改造固有笔法,将捺画常作反势,更有甚者,以反捺起笔作横画,并适当展延,尤新尤妙,小曹说:楷书的创作,用笔上,可用行草笔意改造早已成“规矩”的笔法,使其笔法轻松、自然、丰富。结体上,可将某些篆隶结体改造后在创作中运用,增加古意和陌生感;将某些高度约定俗成行草结体引进来,增加轻松感和跳荡性;甚至向简牍缣帛、写卷残纸等墨迹学习借鉴,以便开拓视野,增加抒情性因素;在楷书大字创作中,甚至可将行草墨法借鉴应用,以丰富墨韵及书写性。而最根本的一点是,楷书创作,虽然说结构是灵魂,用笔是精髓,但必须强化书写性和抒情味。写出来的字,再不能“正襟危坐,如对至尊”,总是像科举时代要求的那样去表现乌、方、光,而是要“顾盼多姿,逸趣横生”,成为内心观照下的有意味的形式。

另一条是心骛八极,“大江歌罢棹头东”,朝着二王方向的行、草书击水破浪,在头号经典中探寻新路。小曹在不断地临习实践和草法书理研究中,已获得让人意想不到的成效。他认为,用笔是草书的精神。成功的草书创作,不是线条简单的快速书写,而是在线条轻与重、粗与细、长与短的节奏中,在笔锋转与折、逆与顺的交替中,在空间与时间双向的进程中,在激情与理性的碰撞中,一次性完成而不可复制的。作品要给人以宏大、静穆感,而不是无休止的运动感,要透露出楷之稳、行之劲、隶之朴及篆之圆活,在纵向连绵映带、天女散花般的点画中,寻觅结构的诡异。他的这一观点令人感到有点惊讶。因为大家知道,很多人写草书都是求快速、追潇洒、图爽畅,一味强调率意和章法,则很少讲究用笔。不懂用笔者也就罢了,那么懂得用笔的人呢?这让我想起一句带有讽刺意味的话:自知病得不轻,却不知久染何恙,也不愿看大夫。让人决然意想不到的是,小曹的楷书、行书、草书四面现蕊,竟然“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闪电般的速度出庐登殿,不但频频入展国内重要展览,而且连连荣获大奖……。

这几年,我对他做了较深入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一是他天分高,心有灵犀,悟性、灵感都生发着巨大的效用。二是他不随波逐流,能够坚守传统,入得经典,亦出得经典,并大胆改造经典,努力塑造“曹氏面目”。古人弹琴不看琴,就像当下很多人打字只看稿子不看键盘一样,所有的注意力都在音律上。小曹于书法不只是弹琴——摆弄线条,而且“意识流般”地唱曲——追潮思韵,寻意求境,以达最佳审美效果。三是他真真切切地将书法有意识地当做一门艺术(已不仅是抄录诗文书写汉字)深入学习和研究,并把握住时代审美的脉搏,努力“破茧”出新。四是他能够广纳博蓄,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学养和艺术修养,如读书、写字、画画、吟诗、治印……如他的一首《峨眉道中》诗:“闲枕峨眉夜雨深,邻翁嘻笑啸猿沉。回车去景空山冷,见瀑飞崖仄石森。多径枯枝栖老竹,层峦丹阙识青琴。何将逸兴凌金顶,处处如来处处心。”上述几点,又一次验证了我老调重弹的一个观点:学习书法能否取得成功,不在于你点灯熬油吃苦受累练了多少年,临过多少碑帖;关键在于你对书法艺术的真谛理解、把握得如何,在于你是否参透了其中堂奥,在于你是否选对了适合自己的路子,并用“艺术的”书法语言雕造出自己的个性形象(风格)。因为,时间与工夫并非都能画等号,好坏与成败也并非天经地义的数学等式。人书俱老的例证固然常见,书法一生不了了之的现象也比比皆是。

书法是一门富有情感的艺术,线条是书法艺术的生命,是情感宣泄的载体。作者能将情感融入线条,让人能在作品中体会到作者的人文情怀,这是深层次的开发。我非常赞同沈鹏先生随笔中的一句话:“我创作书法作品,而这门艺术也潜移默化地塑造我的心灵,越是深入追求,就越是在艺术生活中体会真、善、美及艺术与人性的一致性。”是说,作为书家,书法创作、思想方法及待人接物的尺度应该是一致的,追求真、善、美应该是书法创作的永恒主题。我也赞成小曹的一个观点:有内涵的书法创作,应该是所写内容与文字本身的完美结合。小曹,他还年轻,在不断提高自己的书法学养和艺术素养中,厚积薄发,持续探索,那么,他定会“柳暗花明又一村”。

末了,我想赠送小曹一句话,也是我寄予他的期望:超越别人不易,超越自己更难。但愿他能够理解此话的真实含义。(甘肃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 秋子)

 
甘肃省书法家协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