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霞:金剪镂尽千秋事,巧手传递万古情

发布时间: 2022-08-15

【文艺家名片】

何霞,女,汉族,1971年5月出生,甘肃平凉人,大学文化程度,中共党员,现供职于平凉市公安局崆峒分局。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甘肃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第六届理事会理事,甘肃省公安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美术协会副主席,平凉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平凉市民间剪纸艺术研究会会长,平凉市崆峒区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平凉市第四届政协委员。曾先后荣获“甘肃省工艺美术大师”“甘肃公安文化优秀人才”“平凉市十佳文艺工作者”“平凉工匠”及“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和称号。


【文艺成就】

何霞的剪纸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艺术展览,获奖50余项,其中剪纸作品《洋芋的故事》荣获“西风烈”全国剪纸大赛金剪刀奖,《阿佤木鼓传奇》获第四届国际剪纸展金奖,《山村圣纪》获甘肃省委宣传部主办的美术书法摄影剪纸作品一等奖。有50余幅作品入选全国剪纸集成和报刊杂志。

何霞在几分钟之内徒手快速为观众对称剪出正面肖像的绝活,在全国剪纸艺术技艺演示方面独树一帜。

何霞编写了《民间剪纸初级教程》,义务筹办各类剪纸艺术培训班,累计培训学员200余人次。特别是由她举办的5期平凉市美术老师和幼教培训班,由她亲自授课、演示,为平凉市培养了一大批剪纸艺术专业人才。


【代表作品】
大地精灵(组)

大地灵魂(组)

飞翔的联想(组)

歌唱春天(组)

天地之恋(组)

树的联想(组)

寻根系列(组)

 

【业内评述】


追寻根和魂 发散光和热——剪纸艺术家何霞的匠心与坚守


何霞生长在一个具有深厚艺术氛围的家庭里,从小受外婆、母亲剪纸技艺熏陶,小小年纪便悉心学习传承剪纸、刺绣等民间艺术,打下了极为深厚的剪纸功底。参加工作之后,身为一名人民警察,在工作之余,她利用业余时间一直从事剪纸艺术的创作和民间剪纸文化的保护工作。特别是在剪纸艺术的保护和研究方面,她长年行走在陇东大地,长期致力于民间调查。从2005年起,她利用业余时间上百次深入平凉的乡村农舍、田间炕头,对流传在民间的传统剪纸图样进行搜集整理。数十年间跑遍了平凉的所有县区,收集到平凉传统剪纸图样1万余幅,拜访民间剪纸艺人一百余人,并撰写了调研笔记105篇。为11位高龄剪纸老艺人做了视频记录,并联合平凉电视台为18位平凉民间艺人拍摄电视纪录片在平凉电视台播放宣传,为平凉地区剪纸刺绣老艺人留下了极其珍贵的音像资料。与此同时,她还给民间老艺人赠送剪刀、纸张,鼓励他们拿起剪刀,不懈创作。同时为了保护和拯救与剪纸相关的民间艺术,她对平凉刺绣、面塑、皮影也做了相应的调查。2008年,由她发起成立了平凉市民间剪纸艺术研究会,并担任会长,期间发展剪纸会员100余人,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了平凉剪纸艺术。为了不断提升平凉剪纸在全国的知名度, 2011年、2012年连续两年在平凉举办了“中国当代剪纸精品展”和“中国当代•守望家园•剪纸艺术展”等国家级展览,动员组织会员参加全国性剪纸活动,提高了平凉剪纸在全国的美誉度和影响力。在担任省民协理事期间,她放眼全省,对甘肃省全省剪纸也做了相应调查研究,特别是对陇东剪纸和陇中剪纸进行了重点调查。先后在《民艺》杂志、《中国艺术报》《中华剪纸》《甘肃日报》等报刊撰写发表《平凉剪纸》《用剪刀歌唱——记平凉剪纸人刘华》《甘肃剪纸文化圈概述》《用剪纸讲陇原故事》《猴年说猴剪猴》《平凉传统花灯的活态传承及制作工艺》《黄土塬上的情和爱——张雪峰《十指春风》系列剪纸作品解读》等专业理论文章,获得了业内人士的一致好评。

在剪纸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方面,她言传身教,广泛开展交流活动,以多种形式开展传承和教学工作。她编写《民间剪纸初级教程》,定期免费为平凉市美术老师和幼教举办培训班,培训骨干教师200余人。由她培训的骨干教师在全市各学校开展剪纸教学,让剪纸艺术走进校园,取得了良好效果。她本人被宁夏自治区教育厅聘任为美术教师“民间剪纸”培训特约教师,先后举办培训班5期,培训教师1000余人。从2016年起连续4年为平凉市剪纸传承人授课,并被会宁县文化馆、宁夏文化馆邀请为传承人培训教师。为了更好地为乡村振兴作贡献,她还为下岗职工、贫困妇女举办剪纸、刺绣培训班30多期,让每一名学员都能掌握一门技艺,为她们的就业和脱贫铺平了道路。多年来,她应邀走进高校,为大学生传播剪纸艺术20多场次。被宁波大红鹰学院、浙江理工大学、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兰州城市学院等高校聘请为客座教授或培训教师。带着弘扬陇东剪纸艺术的使命,她多次走向海内外,开展文化交流和剪纸培训,2015年在香港“根与魂-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中展演剪纸艺术,为香港市民及儿童教授剪纸,并被香港《大公报》报导;2016年在开罗中国文化中心和新埃及图书馆举办的中国剪纸培训班上担任授课老师,培训埃及学员300余人;她还远赴台湾、非洲喀麦隆、科特迪瓦、贝宁、日本东京等地区和国家举办剪纸作品展,现场进行了剪纸艺术展示。从2020年2月23日作为网络文艺志愿者在抖音开播后三个月,“何霞剪纸”抖音号点击率超一千万次,获赞20多万,粉丝量迅速上升到10万以上;她坚持每周最少更新1到2期教学视频,两年多时间里,何霞在抖音发布教学视频300余期,“何霞剪纸”抖音号点击率超5000万次,获赞40余万次,最多粉丝量达14万,对中国剪纸艺术在新媒体上的宣传做出巨大贡献。(作者:晓声)

 

燃烧生命

 

何霞是一名公安战线上的资深战士,同时也是一位剪纸艺术家。她写诗,写文章,做文艺志愿者,开剪纸抖音教学,带领着一个团队坚守在抢救民间艺术的道路上。作为一个生活单线条的人来说,我始终不知她是从哪里获取的巨大能量,可以像蜘蛛人一样在陡峭的山坡上攀岩,像草一样在坚硬的水泥缝隙里野蛮生长,或者,她是要通过持续不断的忙碌和创作去抵抗和消解在时代发展中产生的不适和焦虑吧。

何霞的作品最大限度地呈现了她对生命的敏感与拷问,并将这些来自于主体感性的力量和“偏见”完全渗透于作品中。“偏见”,通常不是毫无道理的坚持,而是一种经由理性过滤和思辨后的必然选择。她每一次的作品变化都延续着她惯有的悲悯情怀,不知为什么,在一种热烈的情绪和氛围中我却识别出了一种飞蛾扑火的壮丽和苍凉的暗示,所有的繁花似锦似乎都昭示出一个人在曾经受过的教育、经历、偏见和阻碍中不断地画地为牢又渴望冲破层层阻碍破茧成蝶的心路历程。或许,当日常固有的感知模式和经验发生错位时,我们才会对艺术已有的认知系统产生怀疑和反思。艺术,通常是创作者借艺术之名来寻找自己的过程吧。

何霞在近些年的创作中一直不断地调整着姿态,那是她内心自发的追求和真实的声音,创作的乐趣一直是在不断地比较和取舍中去成全内心某种隐秘的快感,放弃主动地迎合而选择面对面的享受从纸面中呼唤春天的美好,从而彻底的成全自己的“例外”和“异想天开”,那是一种对世间万物自由生长的期待,是啊,少了命运的打磨和经验的铺陈,或者不会轻易理解。

从她近期的作品来看,无论是《天地之恋》还是《孕育》,不论是《招魂》,还是《大地精灵》《歌唱春天》,无一不透露出创作者对养育她的这片土地深情地眷恋和美好的期许。她曾经跟我说她特别迷恋剪锯齿纹,因为相同的境遇使我感同身受,那是一种心灵被得到奇妙安慰的过程,仿佛某种创伤或褶皱被抚摸并熨平了的感觉。她的作品大都采用对称的手法完成,强烈的秩序感中有流光溢彩划过,树、鸟、鱼、人、花是她作品中惯用的符号,这些自由的生命形象借她手中的剪刀手拉着手冲进了一个完全陌生又瑰丽的天地中去,在这些梦幻联动的身影中,我仿佛看见她在各种阻碍和丛林中自由穿梭、变异、组合又化作惊鸿冲天而去的身影。创作是什么?就是要创造出与世界、自然、技巧及其一切“喜闻乐见”的距离,只有足够遥远的距离才能说清楚你我他的不同和各自曲折的内心世界。我想,何霞在创作中要的已经不是一种剪纸实力的证明,而是她和这个世界交流的另外一种可能性!

“在原野里行走着/一群群行尸走肉/没有灵魂附体/任由灵魂在天际流浪哭泣哀号/灵魂不在啊/这些会动的尸体占据着世界/枯木己经生枝/干涸的河流出了眼泪/灵魂啊你何时能够回来?/灵魂徘徊在空间中不肯回头/我为世人寻找灵魂/可声音却如此微弱/任由我的灵魂在旷野中消散/渐渐地我也变成行尸走肉。”这是何霞写的一首名为《寻找灵魂》的诗,从何霞的诗中我读出了这样的一种思考:为什么时代越发展,我们越怀念小时候无拘无束的童年时光,我们的目光会越来越关注那些年代久远的艺术样式。越是那个物质极其匮乏的荒蛮年代,那些没被现代文明驯化过的“野蛮”人,他们画出的画、剪出的纸,做出的陶、雕出的石刻却充满了一种天真烂漫的情趣与生猛的野性。反观今日之世界,我们的物质文明高度发达时,被强大的知识武装起来的一代人却普遍丧失了生命最原始的冲动和鲜活的生命体验。单一的价值观使个体在谋求进入物质世界的巅峰时把心灵最真实的感受束之高阁。因而,时代的快速发展,我们没有看到人类精神的选择越来越丰富,人们的价值观越来越多样化,相反,人们的审美出奇的一致,“瘦高白秀幼”仍然是人们对女性美的定义,但当更多的人只关注外表的豪华与排场,被无限放弃的灵魂就会反噬;当真善美不再成为让世人热泪盈眶的精神源泉,可想而知,我们还能靠什么来征服人的心灵?!

何霞所有的作品都带有“生长式”发展的特征,每一次成长都会伴有对束缚和陈规不断摆脱的阵痛、鲜血和挣扎,但有一点是确定的,那就是她不断在获取作为一名创作者的自由,这就够了!当我们不再把精力放在与别人比较,创作者的面孔就不会模糊;当我们不再沉湎于他人的赞美和虚妄的成功时,内心就会获得一种巨大的勇气,这种勇气会让创作者把内心真实的感受大声的说出来。我相信,当每一幅作品被何霞创造时,同时被创造的还有她独立超然的内心世界和自然自信的艺术标准,那是为她一个人诞生的标准和规则,与旁人无关。(作者:王继红)

 

甘肃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