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丫丫:扎根基层展芳华

发布时间: 2022-08-23

【文艺家名片】

袁丫丫,女,中共党员,秦腔旦角。现为天水市西秦腔研究院院长、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中国秦腔四小名旦、甘肃省领军人才、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甘肃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陕甘两省西秦腔研究会副会长、天水市戏剧家协会主席;是甘肃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中国文联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天水市人大代表,天水市政协委员。


【文艺成就】

2001年获甘肃省首届“红梅奖”大赛表演一等奖;2004年获甘肃省首届秦腔旦角大赛金奖;2005年获“中国秦腔四小名旦”称号;2005年获西北五省秦腔艺术节“优秀表演奖”;2009年获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新创剧目调演“表演金奖”;2010年获第五届中国秦腔艺术节“优秀表演奖”(秦腔《麦积圣歌》饰演柔然公主);2012年获甘肃省戏剧“红梅大奖”;2014年获第七届西北五省区秦腔艺术节“优秀表演奖”;2017年获“中国戏剧梅花奖”。

先后被评为“天水市领军人才”“甘肃省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全国文旅部优秀工作者”“甘肃省领军人才”。


【代表作品】
《春江月》
《窦娥冤》
《哑女告状》
《谢瑶环》
《麦积圣歌》
《断桥》
《抬花轿》
《村上春秋》
【业内评述】
走进百姓,唱响新时代

从事艺术工作多年来,袁丫丫始终遵循党的文艺方针,自觉担当文艺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守正创新、立足岗位、身体力行、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她把为人民演好戏、唱好戏作为自己的精神信念,自觉担负起对民族文化、对社会道德的正面传播责任。多年来的演出,无论是灿烂绚丽的舞台,还是艰苦简朴的农村地头、她走到哪里,所到之处不仅留下了她优美的唱腔,也留下了她的真情,更留下了她无私奉献的美德。戏曲艺术民间走,送戏送到大门口。百姓的喜爱是戏曲传承最肥沃的土壤。多年来,她克服重重困难,把高质量、正能量的秦腔剧目带到百姓身边,百姓则用最热情、最质朴的情感回馈她,这是她艺术道路上宝贵的精神财富。

有一次送戏进乡村,大雪纷飞,冰冻三尺,土台子后面的山头白雪皑皑,袁丫丫和演员们不得不围在火炉旁化妆。旦角、生角的服装尤其单薄,但如果里面穿很多衣服,就不能展现服饰和身段之美,剧目的艺术性也就打了折扣。大家毫不犹豫地换上演出服——再冷都要坚持,再冷都要斗志昂扬,因为每一场演出都承载着观众的期待。当晚演出剧目《春江月》,主题是母爱,表现的是一位普通女性与人为善、无私奉献的品质。袁丫丫饰演的主人公柳明月从自家门前抱回一个啼哭的婴儿,助婴儿脱险,将他抚养成人。而后,柳明月又帮助他回到亲生父母身边,让一家团圆。面对金银财宝、荣华富贵,柳明月婉然笑拒,返归山乡。作为一名母亲,她把自己对孩子的爱融入表演。她带着最真挚的情感从小姑娘演到老妇人,根据不同年龄段,用变化的唱腔塑造人物。剧中有一场离别的戏,演唱过程中她情不自禁流下泪水,台下也响起一片啜泣声。那个晚上,观众们顶着大雪,露天观看了3个多小时的演出。演出结束后,他们又到后台与演员合影,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2021年,袁丫丫参加了中国文联十一大。会议精神清晰表达了党和国家对文艺创作的期望,指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把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融合起来,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尤其提到了要坚定文化自信和文化艺术要坚持服务人民,她深受鼓舞。许多年前前辈老师们告诉她,新中国演员唱戏,也是为人民服务。她一直牢记这句话,一辈子唱好戏,用秦腔艺术为人民服务。地方戏曲的发展,是地方文化自信的体现。秦腔艺术近年来获得蓬勃发展,西秦腔研究院也创排许多优秀的秦腔作品,从排练的过程中在各个方面她学到很多新的东西,通过苦心钻研,勤加练习,对角色的理解与塑造,不断提升自己的艺术表演,完善演艺道路。同时还到很多地方巡演,激发了最高的秦腔艺术热情,新打造了艺术展演,让更多的人全方位了解秦腔,并喜爱秦腔。接下来她将紧跟时代,紧跟党的政策,倾心创作、倾心记录,扎根大西北,回应时代召唤,用一部部精品力作唱响新时代,深刻反映出时代发展的历程、描绘出人民的精神图谱,头顶复兴的使命、演唱时代华章。

 

甘肃省戏剧家协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