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甘肃戏剧红梅奖大赛落幕

发布时间: 2018-10-24

梅开新崆峒 讴歌新时代

——第五届甘肃戏剧红梅奖大赛圆满落幕

 

2018年10月19日晚7时30分,位于崆峒山下的平凉剧院舞台上流光溢彩,观众区座无虚席——第五届甘肃戏剧“红梅奖”大赛闭幕式暨颁奖晚会在这里举行。

甘肃省政协副主席、平凉市委书记郭承录,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王成勇,省文联党组书记、主席李燕青,省文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杨建仁,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秘书长赵平英,平凉市委常委、崆峒区委书记陈铎,区长赵小林,以及省剧协,崆峒区委、区政府有关领导出席闭幕式暨颁奖晚会,并为获得本届“红梅奖”大赛优秀组织奖、组织贡献奖、奉献奖和“红梅奖”表演奖、剧目奖的单位和个人颁奖。

 

 

省文联党组书记、主席李燕青在开幕式上讲话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王成勇讲话,省文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杨建仁宣读了获奖名单。甘肃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赵平英主持了闭幕式。

王成勇部长在讲话中对甘肃戏剧发展提出了3点希望:一要牢牢把握文艺工作守正创新新坐标、新方法,贯彻党中央的各项文艺政策,出人出戏出精品,为甘肃戏剧大省、文化强省建设作出我们的努力;二要加大甘肃戏剧人才培养力度,培根固本,不断夯实甘肃戏剧建设的基础;三要凸显省文联、省剧协为戏剧家服务的意识,为优秀戏剧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环境。衷心希望各获奖的院团和演员戒骄戒躁、再接再励,取得更大的成绩,为我省戏剧大省建设再立新功。

 

 

红梅奖表演奖颁奖现场

 

6台剧目捧得“红梅奖”剧目奖,17位演员喜获“红梅奖”表演奖。颁奖晚会分为序幕、红梅竞放、时代新声、梅韵崆峒4个篇章。整台晚会在戏曲舞蹈《百花争艳》中开场,武术表演《武动崆峒》、舞蹈《纸扇书生》、戏曲舞蹈《盛世元音》等节目,展现了平凉人民勇敢智慧、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秦腔《三击掌》《梨花情》《许铁堂》,陇剧《官鹅情歌》、京剧《打龙袍》、眉户剧《崆峒山下》等精彩片断更是精彩纷呈、感人至深,赢得了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

晚会还邀请到中国戏剧小梅花奖获得者蒲铭婕、严梓瑜,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李小雄、窦凤琴、马少敏现场演唱了秦腔《狗儿爷涅槃》《斩秦英》和京剧《四郎探母-坐宫》等经典剧目,晚会现场掌声雷动,经久不息。

本次大赛从10月10日开始,共有来自甘肃各地21个参赛院团的700多名演职人员,精彩演绎了眉户剧《崆峒山下》、京剧《盘龙岭》、秦腔《许铁堂》等8台大戏、53个折子戏,分16个场次进行了决赛。这次参评的8台大戏全部是原创剧目,而且有6台是农村题材。这些作品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对今后我省戏剧的创作具有示范意义,彰现了红梅奖作为全省戏剧专业类最高奖导向性和示范性。

 

 

秦腔《许铁堂》

 

 

秦腔《民乐情》

 

 

秦腔《椒乡里的麻辣事》

 

 

眉户《崆峒山下》

 

 

京剧《盘龙岭》

 

 

话剧《魂归何处》

 

 

话剧《红水衣》

 

 

秦腔《月亮湾》

 

甘肃戏剧红梅奖是甘肃戏剧界的最高专业奖项,其对应于“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该奖项自2001年设立以来,推出了大量优秀戏剧作品,向“梅花奖”输送、推荐出了一批德艺双馨的优秀演员。第五届甘肃戏剧红梅奖大赛是在甘肃省文联评奖改革后第一次大型文艺评奖,参照中国文联全国文艺家协会奖项数目,奖项数量大幅“减肥”,使红梅奖真正成为“精英赛”。现场亮分、现场计分,吸收观众评委参与评分,当场公布得分情况,完善监督机制……组委会采取了一系列在甘肃戏剧史上开创性的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公开促使大赛更加公平、公正,有力地杜绝了非戏剧因素的干扰,也得到了广大参演院团、演员和观众的充分肯定。

 

 

认真的观众评委

 

 

晚会合影

 

比赛期间,崆峒区委、区政府每天还在平凉绿地广场组织系列经典剧目惠民演出活动,为广大市民和戏剧爱好者带来中华传统艺术文化精神大餐。

“梅开新崆峒,讴歌新时代!”本次大赛选择平凉崆峒,这不仅为崆峒戏剧爱好者带来了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的清新之风,也为崆峒广大群众带来了丰富多彩的艺术享受,更为我省戏剧界加快戏曲艺术繁荣和发展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学习、交流、合作机会,有效地促进了区域文化互融互通,成为广大戏剧工作者和观众最为满意的一次红梅奖大赛。

 

供稿:省剧协

图片:省剧协

编辑:高一峰

责编:倪永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