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脱贫攻坚·圆梦小康”摄影纪实

发布时间: 2021-09-14

影像记录新时代,光影书写新变迁。为生动、全面记录陇原大地上正在发生的“脱贫攻坚,全面小康”这一历史变革,以影像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现陇原人民和全国人民一道实现小康的壮美场景,由甘肃省委宣传部、甘肃省扶贫办、甘肃省文联主编的“脱贫攻坚·圆梦小康”甘肃摄影大展作品集面世了!这是甘肃摄影人勇担时代重任,为史留鉴,用手中相机记录家乡点滴变化的一次自我践行;也是甘肃摄影界以“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艺术理念,借助摄影的艺术表达,在陇原大地上摄取的一幅幅壮美画卷。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承载着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美好梦想。中华民族砥砺前行,追求和谐幸福的愿望在千里陇原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镌刻了一代代甘肃人坚韧不拔的奋斗足迹。初心如磐,重任在肩。甘肃省委省政府领导全省人民经过不懈的努力,不负党中央重托,将一个贫困面积大、人口多、程度深、任务最重的省份与全国一道建成了小康社会,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甘肃以崭新的面貌进入了新征程。

省文联紧紧围绕全省工作大局,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宣传部要求,深入开展“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主题文艺采风活动,甘肃省摄协精心筹划,动员基层摄协及会员积极参与,组织了 6 个拍摄组,在各级扶贫办和基层文联的支持下,深入到全省 14 个市州的贫困偏远地区,特别是习总书记视察过的国家和省级深度贫困地区,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生态文明、产业扶贫、异地搬迁、扶智扶志、乡村振兴等方面,以摄影独特的艺术形式讲好甘肃脱贫故事,展现陇原人民圆梦小康的沧桑巨变,记录新时代,讴歌新时代。

2020 年 12 月 27 日,“脱贫攻坚·圆梦小康”甘肃摄影大展在兰州隆重开幕。省人大、省委宣传部、省扶贫办、省文联领导及嘉宾、会员、媒体 300 余人参加了开幕式。此次大展参照了中摄协第 27 届国展标准,也是省摄协主题展中图片和组照数量最多的一次。展览收到投稿 3600 件,特邀采风作品 1200 件;展出340 件(其中组照 120 件,单幅 220 件,共计 1490 幅图片),作品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具有很高的纪实性、艺术性和史料价值。展览持续到 2021 年 4 月,在省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力,《甘肃日报》《甘肃经济日报》做了整版报道,《中国摄协网》《每日甘肃网》线上影展备受关注。同时,为全省脱贫攻坚图片库也提供了全面的、高质量的图片资料。

《脱贫攻坚·圆梦小康甘肃摄影大展作品集》精选了展览中大部分作品,特邀了珍贵老照片,并将习近平总书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要求和理念融入到装帧设计中,封面图片寓意圆梦小康下的如意甘肃。全书真实记录了我省脱贫攻坚这一伟大历史进程,成为反映我省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成就的一部影像力作。此书在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 100 周年之际出版,将为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提供不竭的精神力量。


 辉煌历程

孟捷 / 摄   特邀作品

图片说明:2021 年4 月5 日,省委书记尹弘深入临夏州东乡县、临夏县、康乐县,调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

李小龙 / 摄   特邀作品

图片说明:2020 年12 月8 日,省委副书记、省长任振鹤在庆阳市华池县入户调研群众脱贫增收情况。

徐爱龙 / 摄   特邀作品

图片说明:2017 年11 月,省委原书记林铎在岷县麻子川乡上沟村了解农户生产情况。

李小龙 / 摄   特邀作品

图片说明:2018 年2 月6 日,省委原副书记、省长唐仁健在陇南市徽县入户了解群众脱贫增收情况。

《工业》 田萍 / 摄   特邀作品

图片说明:镍都金川有色金属公司矿工从数百米井下开采出的矿石源源不断送往冶炼厂。

《丰收》 韩三当 / 摄   特邀作品

图片说明:1970 年9 月拍摄于民勤县。村民们在晾晒丰收的玉米。

《黄河明珠》 田萍 / 摄 特邀作品

图片说明:1970 年新建成的黄河刘家峡水电站。

《尼傲峡水电站》 韩三当 / 摄 特邀作品

图片说明:2008年6月摄于陇南市。尼傲峡水电站。 


精准脱贫

《戈壁滩上的“五星红旗”》 王晨旭 / 摄   主题作品

图片说明:拍摄于高台县。河西走廊高品质的辣椒已成为四川等省品牌企业的主要原料供应基地。

《圆梦小康》 蒲正芳 / 摄   主题作品

图片说明:2020 年6 月拍摄于临夏州和政县新营镇尕庄村。为推动全县旅游产业及观光农业融合发展,进一步增加农民群众收入,和政县把油菜产业作为旅游产业进行重点培育,油菜种植面积稳定在16 万亩左右,在新营镇尕庄村、松鸣镇科托村及大山庄村等村镇重点打造了万亩油菜观光基地。做大做强油菜扶贫产业,让村民过上“金灿灿”的小康生活。

《如意新农村》 王金国 / 摄   主题作品

图片说明:如意,是中华民族的吉祥之物,承载着人们对美好事物和美好未来的期冀。甘肃就像一柄精致的玉如意,镶嵌在祖国大地之上。脱贫攻坚,圆梦小康。如意新农村,如意甘肃成为现实。2016 年临夏州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采取政府补贴加农户筹资的模式,为该县石塬镇肖红坪村152 户群众集中修建新农村,共修建二层小别墅152 套,配套建设村文化广场和党群服务中心,让全村869 名村民住进二层小别墅。

《布塄沟的变化》 任世琛 / 摄   主题作品

图片说明:临夏州东乡族自治县布楞沟村位于甘肃中部,是全国唯一以东乡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自治县,严酷的自然环境,吃水难、行路难、上学难、就医难、住房难一直困扰着这里的群众。2013 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布楞沟村,为布楞沟乃至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新一轮扶贫开发指明了方向,他叮嘱大家:“要把水引来,把路修通,把新农村建设好,让大家生活越过越好”。

《时代楷模》 王晨旭 / 摄   主题作品

图片说明:被中央宣传部授予“时代楷模”先进群体称号的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38 年来矢志不渝、拼搏奉献、科学治沙、持之以恒推进治沙造林事业。至今完成治沙造林21.7 万亩,管护封沙育林草面积37.6万亩,以愚公移山的精神生动书写了从“沙逼人退”到“人进沙退”的绿色篇章,为生态环境治理做出了重要贡献。  

《陇原大动脉》 郭志辉 / 摄   入选作品

图片说明:会宁县翟家所镇,沿黄河上游支流祖厉河两岸建设的青兰高速与国道312 线,极大地提升了革命老区会宁的交通出行条件,同时也为沿线的乡镇村落提供了便利的经济发展环境。

《脱贫致富路》 王勇 / 摄   入选作品

图片说明:要致富、先修路。环县大力推进乡村公路建设,全县共建成等级公路3580 公里,251 个建制村全部通上了硬化路。随着农村公路网不断优化,不仅让人民群众出行更加便捷,也有力助推了全县脱贫攻坚进程。老爷山景区的路段其壮观程度与西藏天路72 拐相比美。

《青年返乡助推农村经济 电商平台打造自家品牌》 

王晨旭 / 摄   采风作品

图片说明:2016 年礼县永兴乡捷地村青年赵映和妻子李方从北京返乡创业,当年成立了农民种植合作社,并通过电商一年卖了苹果有近五千件。第二年他们又将乡邻的苹果一起卖了三万多单。在卖苹果的同时,他们还注册了“礼当家”商标,成立了礼当家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设计制作了自己的一款礼盒包装箱。从2019 年开始,他们又经销陕西酥梨、卖阎良甜瓜、卖民勤蜜瓜、卖嘎拉苹果等产品。当年他们又开通了淘宝直播账号。随着销售量的增加和客户的增多,他们不断接纳村民在公司做工。现在,公司里有60 多岁的大妈,也有生活困难的村民,常年在公司上班的就有十五人。李方夫妇的返乡,不仅开创了自己的事业,同时还带动了亲戚和乡邻共同富裕。

《科斯特电子——扶贫车间》 王在鹏 / 摄   入选作品

图片说明:位于临夏州康乐县康太小区的科司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 年6 月,截止目前,全体员工386 名,其中建档立卡户193 名,解决就业人员400 名,有效地推动了当地的脱贫攻坚任务的实现。

《红牛铸就幸福路》 刘众 / 摄   入选作品

图片说明:养牛是平凉地区的传统产业。十八大以来,平凉红牛产业被定位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和助推脱贫致富的首要产业,平凉红牛产业在饲养规模、加工、流通各个环节上都有了长足发展,形成了养、加、贸一体化经营的基本框架,由耕地牛到致富牛,从单打独斗变为绿色品牌,目前“平凉红牛”涵盖牧草种植、粪便有机处理,红牛养殖、屠宰、加工销售等全产业链,已成功打造为特色品牌,产品销往北京、天津、上海等20 多个城市以及俄罗斯、中东等国家和地区,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日益增强。至2018 年,全市牛饲养量近70 万头,总产值72 亿元。建成饲草基地120 万亩、产业增加值达17.5 亿元。拍摄于2017——2020 年,平凉的泾川、庄浪、静宁、灵台、崇信等地。

《红地球葡萄园》 任世琛 / 摄   采风作品

图片说明:敦煌市古城旁的葡萄园一派丰收的气象。敦煌因充足的光照,是远近闻名的红地球葡萄专业地,葡萄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哺乳》 王开琮 / 摄   入选作品

图片说明:拍摄于两当县泰山乡。羊羔多,收入也增加了许多。

《非遗传承结硕果》 梁国安 / 摄   入选作品

图片说明:山丹县积极落实中央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要求,关注民间艺人,从传承和开发着手,让传统工艺焕发新的活力,政府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提供免费交流平台,让更多的民间工艺品走向市场,山丹县已焕发出独特的文化魅力。高手在民间,民艺很给力。

《奔幸福路 圆飞天梦》 徐旭 / 摄   特邀作品

图片说明:拍摄于甘南合作佐盖玛乡。当地政府搭乘生态环境绿色旅游快车道,打造乡村空中旅游新业态,树立民族团结一家亲,互帮互助共繁荣的新模式。

《忙碌的茶园》 武晓巍 / 摄   入选作品

图片说明:碧口马家山依托自然资源和茶园风光,建成了有集茶叶产业发展历史、产品展示、茶文化体验等为一体的甘肃省唯一的茶叶博物馆,并与茶园相关的农家乐、专业合作社、茶叶龙头企业数十家。现茶园已经成为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特色旅游区,“美丽茶乡游”深受游客青睐。

《秋天·收获》 芦军 / 摄   采风作品

图片说明:河西走廊重镇张掖市素有西部鱼米之乡的美誉。脱贫攻坚战略的实施,进一步激发了张掖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以粮为纲,兼顾多种"已经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思路和新动力。2020 年仅张掖高台的辣椒种植面积就达1.8 万亩,年总产量达3.2 万吨,产品远销川鲁赣等省份。秋收时节,高台变成了一片“红色的海洋”。

《祁连明珠——藜麦地里好风光》 

武萃敏 / 摄   采风作品

图片说明:天祝县有独特的地理、气候资源,以“因地制宜、突出优势、壮大产业”的思路,通过“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合作社+农户”联动发展模式,加大示范推广力度,成为当地群众脱贫增收的主导产业。目前种植了11 万亩藜麦,约占全国种植面积的37%,有“中国高原藜麦之都”的美誉。

《裕河镇茶园》 王诚 / 摄   采风作品

图片说明:陇南市武都区裕河镇不断深化、细化绿色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当地优质的生态环境条件,突出裕河农产品“生态、绿色、有机”的特色,打造茶叶产业品牌,产品远销省内外,深受用户欢迎。图为裕河镇茶园。

《枸杞晾晒》 陈冈 / 摄   采风作品

图片说明:2020 年8 月拍摄于甘肃临泽县鸭暖镇的枸杞种植基地。甘肃河西的盐碱地非常适宜种植枸杞,而且日照充足,河西枸杞已成为响当当的西部特产。

《文艺助推精准扶贫——张坝村》 

王晨旭 张红霞 王诚 / 摄   采风作品

图片说明:甘肃省文联发挥文艺优势资源,开展“张坝村传统村落民间文化调研”活动,从打造古村落旅游、保护、传承发展民间文化、脱贫致富等方面出发,对张坝村历史渊源、民风民俗、农耕生活等进行了详细地访谈和了解,并制作了精美的《千年古村落——张坝村》图册和微视频,向全国进行了广泛的宣传,推动了张坝村文旅的全面发展和脱贫目标的实现。2019 年张坝村被中民协评为“全国文化百名古村落”。

《大地的丰收》 刘忠 / 摄 入选作品

《葱产业铺就富民路》 李文泮 / 摄   入选作品

图片说明:拍摄于2020 年9 月。古浪县土门镇教场村线椒生产基地种植新产品2000 多亩,作为产业化合作社,农民在该基地劳动,获取稳定收入,实现了脱贫致富。图为农民在收获线椒。

《万亩玉米喜获丰收》 郑耀德 / 摄   采风作品

图片说明:2019 年9 月拍摄于张掖市高台县宣化镇朱家堡村。

《洋芋致富赛牡丹》 郭群 / 摄   采风作品

图片说明:临洮县高庙村,气候温凉,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耕地土层深厚,土壤富含钾素。在这种自然条件下培育的马铃薯个儿大、色泽光洁、皮薄质嫩、淀粉含量高、贮存期长。当地政府因地制宜支持村民发展特色产业。

《西红柿丰收了》 杨友峰 / 摄   入选作品

图片说明:会宁县刘寨镇李寨村2018 年搭建了2400 多座塑料温棚,占地1200 多亩,种植高原夏菜。2019 年种植西红柿喜获丰收。图为农民正在分拣西红柿,按照不同标准装箱运往外地。

《生态光伏》 赵钰 / 摄   采风作品

图片说明:2019 年以来,临夏积石山县实施的“十三五”第二批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在阳山、肖家村等地建成开工,惠及17 个乡镇85 个贫困村,有近7000 户村民在此建档立卡。当地政府不仅积极引导广大村民在光伏板上做文章,还大力扶植当地养殖业发展,致使养殖农户有了新的增收,实现了脱贫致富目标。  


美丽新乡村

《草原上的红马褡子》 吕亚龙 / 摄   特邀作品

图片说明:阿克塞县牧业一线共有7 支“马背流动党校”,7 个“牧区党员驿站”,确定30 个党员中心户,辐射270 户农牧民。县乡村干部在“三春”生产、抓绒剪毛、四季转场和“三讲三送”时带上“马褡子”,走一户宣传一户,做到了畜群流动放牧到哪里,党的政策就宣传到哪里;牧民毡房搬到哪里,党员的活动就开展到哪里。

《奔跑的马鹿》 牛继荣 / 摄   入选作品

图片说明:天祝县抓好生态扶贫,抓喜秀龙草原出现马鹿群。

《牧归》 李建军 / 摄   入选作品

图片说明:2018 年10 月拍摄于祁连山。蓝天白云下,牧民赶着牛群,在夕阳中踏上归途,构成一幅美丽和谐的祁连新农村牧归图。

《黄河岸边建新家》 张润国 / 摄   特邀作品

图片说明:2019 拍摄于临夏州东乡县考勒乡,脱贫攻坚让黄河两岸更加翠绿,村民的生活更加美好。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甘肃沿黄河流域是甘肃省重要的生态带和经济带,也是文化遗存丰富、生态类型多样、产业门类多元的发展要素聚集区。围绕生态保护和高质量生态发展两大目标,各级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黄河生态保护和发展取得了新成果,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陈家沟印象》 梁国安 / 摄   采风作品

图片说明:陇南市两当县陈家沟为实现当地百姓早日脱贫,根据当地环境特点,政府出资打造陈家沟旅游特色小镇,使小镇的面貌焕然一新。特色小镇的建成吸引了大量的外来游客,提升了当地的知名度。

《春色满院》 张平良 / 摄   入选作品

图片说明:2015 年3 月陇南市成县王磨镇祁坝村。桃花源里桃花村,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使村民们的住房、吃水、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提高和改善。

《南梁纪念馆全景》 任世琛 / 摄   采风作品

图片说明:拍摄于华池县南梁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南梁人继承和发扬“南梁精神”,依托丰富厚重的红色资源,推出了“红色南梁”旅游小镇文旅品牌,把红色资源优势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开启脱贫致富新路子。

《文艺助推陇南高山戏传承》 路学军 / 摄   采风作品

图片说明:陇南市的高山戏主要流传于武都区的鱼龙镇,已有700 年的历史。武都高山戏属于地方民间小杂剧,是地方乡土文化艺术的一个独特种类,乡村生活气息浓郁,为甘肃省独有的两大剧种之一。近年来,在中国文联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武都高山戏得到了积极的保护和传承,现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 路学军 王诚 陈治平 胡建忠 

蔡世儿 何强盛 富强 / 摄   采风作品

图片说明:2020 年 1 月4 日,由中国文联、中国摄协、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甘肃省文联主办,中国文联摄影艺术中心和甘肃省摄影家协会承办的2020 年“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中国文联、中国摄协文艺志愿服务小分队先后走进秦安县陇城镇和天水市麦积区新阳镇胡家大庄进行志愿服务活动。为当地村民拍摄全家福,赠送新春祥瑞包,举办主题摄影展、讲座、摄影“一对多”结对子和慰问先进等活动,为促进新农村文化发展,实现小康目标发挥积极的作用。

《升国旗》 左竹林 / 摄   采风作品

图片说明:天水市麦积区桃花坪村小学正在举行升旗仪式。

《村民住进新别墅》 吴康军 / 摄   入选作品

图片说明:对口扶贫的陕西省旭隆石油技术服务公司通过“公司+政府+农户”的模式,先后投资大量资金,为合水县吉峴乡宫合村铁李川自然村100 户群众修建二层小康别墅100 套;配套建设村部、村民议事大厅和文化广场,让全村村民全部住进2 层小别墅。

《脱贫“航母”启航》 刘群 / 摄   入选作品

图片说明:永靖县城北新村共有10 个社,1209 户4680 人,其中建档立卡户677 户2680 人。光伏建设已和村里的经济、生活紧密相关,现在水、电、路、气、网全覆盖,公交车、污水管网全力运营,成为了一个新型农村的模式,城镇化管理和生态化的发展让城北新村更具活力。

《东乡扶贫记》 张健 / 摄   采风作品

图片说明:东乡族是全国55 个少数民族之一,世代居住于山大沟深、干旱缺水的贫瘠地区。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在国家精准扶贫政策帮扶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帮助下,经过当地政府和东乡族群众的不懈努力,日子越过越好。  


影像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