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登渤同志在甘肃省舞蹈家协会六届四次主席团会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 2023-03-06

2022年甘肃省舞蹈家协会克服困难,完成了许多工作,非常不易。2023年,省舞协要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主线,紧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主题,凝心聚力,正视差距,全力激发全省舞蹈界的创新创造力,有力提升我省舞蹈艺术的创作水平。围绕提升创作水平,我与大家交流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一、凝心聚力、服务大局,增强精品创作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全国文艺界在中宣部指导下,改革文艺评奖之后,特别是中国舞协对中国舞蹈最高奖“荷花奖”方案调整后,我省可谓乏善可陈。放眼全国,既有艺术质量又有广大社会效益和市场效益兼具的优秀舞剧在井喷式地涌现,这些作品在带给我们震撼的同时,也是对我们的一种冲击与鞭策。近几年,我省舞蹈事业虽然辐射力度在增大,向高校和社会面特别是教育培训方面做了很大的延伸和拓展,但我们的高度下来了,独创的、有影响力、示范性的优秀舞剧的创作方面,我省总体上呈现的是下滑趋势。客观讲,与外省的优秀舞剧的差距是在不断地拉大。我省虽然在舞蹈艺术纯粹表现自我、强化主观、技巧、意识、现代舞蹈方面不具备优势,但是我们在曾经的优势领域也没有更多的建树。恐怕我们需要痛定思痛来反思,来厘清思路。

二、立足长远、夯实基础,做好舞剧编创人才的培养工作。制约我省舞剧质量提升的核心因素是编创力量薄弱。当下,我们舞蹈从业人数在急剧增加,但舞蹈编导人员的数量和质量却在下降。特别是重大主题舞台剧创作上,我们严重依赖外请外聘,这种做法有优势,但也让人产生一种饮鸩止渴、竭泽而渔的担忧。长远考虑,还是要培养我省自己的编创人才。如何培养编创人才,我认为需要至少在以下四个方面破局:首先是需要对舞蹈编导人员的教学培养方向进行有针对性地调整。省内各高校舞蹈学院在处理好教学和创作关系的同时,要兼顾舞蹈编创人才的培养。我们的舞蹈教学长于再现和呈示,这是一种临摹、模仿、再现能力的训练,而创造性思维的开发和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却是舞蹈教学层面上的弱项,这就倒逼着我们必须要对舞蹈教学思路进行调整。其次是强化编创人员的知识储备和积累,及时有效更新知识体系。舞蹈编创人员学习能力的弱化,通过阅读的方式获取知识的能力不足,导致知识构成、知识储备不足,这也是影响我省舞蹈编创水平难以提升的重要原因。单一化、碎片化的内容无法支撑起体系性、结构性的舞蹈编创工作。部分编创人员或者说是高校舞蹈教师为何只善于做描述性研究,而在理论探讨、开掘、归纳方面不行,为什么?主要是哲学、文化人类学、民俗学等方面跨学科的体系性、结构性的知识积累和储备不足。在专业编导人才的培养上必须通过系统地阅读和学习来提高学习能力,完善知识体系,来强化体系性、结构性的知识积累和储备。第三是提升编创人员思辨能力,提高舞台形象的感染力。舞蹈是什么?我个人理解的舞蹈就是对我们生产生活中的某些动作、某种状态进行高度的抽象和提炼,再进行美化的处理之后,形成一种新的肢体美学呈现。那么这种呈现的过程是以舞蹈语汇为思维的载体。任何一种艺术创造,都是在找思维载体。对舞蹈编导来说,思辩能力不足导致对舞蹈艺术的抽象和提炼能力上的匮乏,从而制约了舞蹈创作。此外,当下舞蹈编创情绪化、氛围化的东西过多,叙事元素太少,叙事能力的匮乏直接导致我省编创的舞台形象缺乏艺术感染力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第四,着力拓展编创人员艺术视野和眼界。甘肃舞蹈界目前最大的问题在于,别人在干什么我们不知道,别人的创作水平到什么程度依然不知道。今后在交流学习上我们要创造条件,走出去,多去看,之后真诚地交流感触和收获。我们现在严重缺乏专业的艺术交流探讨,缺乏思维的碰撞,特别是主席团这个层面。在创作中召开的研讨会,对每一个参与者都是一次触动和激发。所以除了主席团每年例行的工作会之外,我们建议可不可以每年召开一两次编创作品的研讨会。把编创的作品拿出来,让大家在交流中培养创作思维,养成创作状态,营造创作环境。

三、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推动我省舞蹈事业沿着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中国化时代化的方向繁荣发展。文艺采风是让艺术与现实生活呼应,让艺术与人民民心同频共振的重要方式。然而,现实是还有一些文艺采风活动,成了浅尝辄止、走马观花的“快闪秀”,没有感情的沉淀,没有感受火热生活的温度,这样文艺创作往往是闭门造车、空中楼阁。我们要善于从文艺采风中萃取菁华,重视文艺采风过程中的研讨交流和总结提炼,切实让文艺创作从生活中来,到人民中去。

“善弈者谋势,善谋者致远。”在新征程新发展中,甘肃省舞协要充分发挥组织和专业优势,团结引领全省舞蹈工作者守正创新、自信自强,创作更多精品力作,推动我省舞蹈事业繁荣发展,为甘肃舞蹈续谱华章、再铸辉煌。

供稿:甘肃省舞蹈家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