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民间文艺与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学术研讨会在兰州召开

发布时间: 2023-09-26

9月23日,由甘肃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兰州大学主办,甘肃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四部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兰州大学中国边疆安全研究中心承办,临洮县八思巴文化研究会协办的“西部民间文艺与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学术研讨会在兰州召开。
 
研讨会开幕式
 
甘肃省文联党组书记、主席王登渤出席研讨会开幕式并讲话,甘肃省文联副主席,甘肃省民协主席,兰州大学四部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主任、教授徐黎丽致欢迎词。甘肃省民协常务副主席杜芳主持研讨会开幕式。
 
甘肃省文联党组书记、主席王登渤讲话
 
王登渤充分肯定了本次研讨会会议主题的价值和意义,认为从民间文艺这一小切口探讨、助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国家大政方针,是省民协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一次有益实践。并希望本次研讨会成为西部地区民间文艺助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起点,要求民间文艺工作者要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和更加开阔的视野,为推动文化繁荣、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力量。
 
甘肃省文联副主席,甘肃省民协主席,兰州大学四部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主任、教授徐黎丽致词
 
徐黎丽在致辞中表示,民间文艺是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最直观、最鲜活、最日常的形式。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通过一幅画、一首民歌、一个故事就能生动地展现出来,在生活中传承,这是召开本次研讨会的重大意义所在。 
 
甘肃省民协常务副主席杜芳主持研讨会开幕式
 
本次研讨会以“西部民间文艺与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主题,与会专家学者们围绕“西部民间文艺与中华民族共有文化符号研究”“西部民间文艺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研究”“西部民间文艺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西部民间文艺的内涵与价值研究”“西部民间文艺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研究”“数字人文背景下西部民间文艺资料的搜集整理研究”等多个问题就各自的学术观点展开了深入讨论。 
 
研讨会现场
 
研讨会共征集到18篇论文,现场交流论文14篇。来自中国社科院、中央民族大学、四川大学、云南大学、兰州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兰州城市学院、天水师范学院、兰州文理学院、甘肃社科院等省内外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非遗传承人共30余人参加了学术研讨。期间,由国家级非遗项目“巴郎鼓舞”州级代表性传承人杨云杰,国家级非遗项目文县傩舞“池哥昼”代表性传承人余林机、班用明进行了卓尼藏族莎姆舞和白马藏族民歌的表演展示,为与会学者鲜活展示了甘肃民间文艺的独特魅力。与会学者还参观了兰州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地的中国陆地边境口岸沙盘实物国门展示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理过程演示室和丝绸之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展示室。徐黎丽教授为大家讲解了基地四年来的建设过程及重点研究方向。
 
非遗传承人现场表演
 
研讨会分上午、下午两场进行,第一场学术讨论由甘肃省民协副主席、兰州城市学院教授白晓霞主持,甘肃省民协副主席、西北民族大学教授牛乐评议。
 
专家学者交流论文现场
 
中国民协副主席,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安德明在交流中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国际框架的语境下,为具体文化事象带来了全新的地位和存续模式,从一种被处理、被保护的对象演变成为当前社会交流领域的一个重要框架。这个框架促进不同群体、不同文化之间相互理解,并为减少或消弭冲突,创造多种可能性。这一框架促使我们去认识思考自己文化和其他传统之间的关系,参考其他文化或基本国际规范来思考和调整我们自身的传统,从而更自觉地调整自我,更好地融入世界文化交流的广阔领域,为建立更加和谐、更加团结的国际秩序发挥文化自身的力量。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钟进文从花儿的起源、花儿民间文学文本、花儿曲调文学文本等民间叙事角度,分析了作为当地各民族群众共同用来抒发自己感情的艺术形式——“花儿”这一西北地区各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交往交流交融的产物,其经典化的文化符号是如何建构的。
云南大学特聘教授马翀炜通过对元阳县箐口村哈尼族蘑菇房家屋图像的文化解释,指出了哈尼族蘑菇房作为社会空间所具有的丰富的文化意义。社会生活变迁导致的家屋变化不仅体现在建筑材质、结构布局、空间大小等方面,还体现在表达社会关系、呈现文化意义的各种符号方面。
四川民协副主席、四川大学教授李锦从文化人类学角度,通过对祖先信仰的两个个案的解析,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性、共享性和当代性进行了梳理、阐释。她指出,非遗不应该是隔绝不同民族的文化壁垒,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目的,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形成过程的历史梳理中,注重多种文化的交互影响,在组织展演展示活动时注重各民族的共同参与,创新表现形式。
甘肃省民协副主席、兰州大学教授刘文江从甘肃民间传说的当代学术价值、当代教育启蒙价值、文化遗产价值等方面对甘肃民间传说进行了总结和阐述。认为价值研究要超越原来的研究范畴,从跨学科的角度多重阐释,进行更深入的思考、更广泛的求证,更多关注甘肃民间传说与时代的互动,产生新的理解,为民众的需求服务。
甘肃省民协副主席、天水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院长余粮才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义的角度,对河湟社火重要的文化内涵和开发利用价值进行了阐述。指出河湟社火体现了各民族文化融合的特点,新时代的课题是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背景下,推动社火文化的传承与开发、保护和利用,巩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格局。
 
专家学者交流论文现场
 
第二场学术讨由甘肃省民协副主席、天水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院长余粮才主持,甘肃省民协副主席、兰州大学教授刘文江评议。
甘肃省民协副主席、西北民族大学教授牛乐分享了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华传统伊斯兰建筑文化遗产档案与本土化发展研究”阶段性成果,认为作为文明对话的文化实践,中国伊斯兰文化基于中国语言文化展开的文化叙事成功构建了其社会文化身份,并上升为深刻的文化认同,这一过程体现出文明对话中人与自然、社会之间主体互动的“位育”实践,彰显了人的灵感与创造力在历史时空与生活世界之间的中介意义与建构价值。
甘肃省民协副主席、西北民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教授阿布都哈德认为,创世神话与人类共祖隐喻对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原生性认同有着深层的影响,可以突破种族、族群、阶层的边界壁垒,借助神话隐喻,可以冲破人类被现代性所捆绑的群体及阶层边界意识,对建构共同的原生性认同有着深层的影响,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构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不可或缺的根基性认同。
兰州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教授王海飞、硕士研究生吴庭悦以甘肃花儿影像的梳理为例,对影像推动民间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发展进行研究。强调,面对当下媒体融合加速推进,影像表现力、沟通性、交互性及传播性飞速发展的机遇,民间文化应充分依托影像加强自身传承、保护与发展的能力,借助影像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目标,利用影像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民间文化全面融入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甘肃省社科院丝绸之路研究所副研究员魏静以民族学、饮食人类学理论与方法,对兰州牛肉面做出了文化阐释,深入探讨了兰州牛肉面作为各民族共享文化符号的形成原因以及各族人民对兰州牛肉面独特的情怀建构,分析探讨了这一共享文化符号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关联。
甘肃省社科院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员戚晓萍认为,中华民族文化符号有不同的类别,文化符号随着族际间交往交流交融而变迁。当下,西北各地围绕中华民族文化符号开展文化建设,首先要加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其次是利用区域性特色文化符号,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再次是实施旅游+文化深度融合发展,立足中华民族文化符号,挖掘表意性文化符号,打造文旅产品品牌,促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文县铁楼乡党建办主任班志军和国家级非遗项目“卓尼洮砚制作技艺”州级传承人李江平,分别介绍了文县白马藏族文化的保护、传承现状和洮砚雕刻的技艺、制作流程、文化内涵、艺术价值。
 
中国民协副主席,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安德明作总结发言
 
安德明在研讨会总结中认为,此次研讨会呈现了以下几方面的突出特色:一是研讨会精心策划的主题设置非常有学术含量;二是研讨会从民间文艺、民间文学、民族学等多个学科角度围绕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取得了良好效果;三是参与交流的十多篇论文的共通之处是“小题大作”,与会学者都能立足于长期扎实的田野调查和实践经验,从各自的研究方向、专业优势出发,紧扣会议主题展开讨论;四是在新时代新要求下,各位学者对已有的基础研究和当代文化建设的应用对策方面做了成功的探索;五是研讨会体现了多元互动的特征,具体体现为话题、议题、学科门类的多元对话,学者与传承人的深度对话,以及既有从他人角度出发的对民间文艺的研究,也有从自我表达角度出发的经验总结。
 
与会学者参观临洮县八思巴文化研究会民族团结展览馆 
 
与会学者观看临洮傩舞
 
9月24日,与会专家学者前往临洮进行实地调研,参观了宝塔寺、八思巴文化研究会、临洮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展馆、赵土司衙门遗址、寺洼文化遗址等,观看了临洮傩舞、“洮香”制作流程、洮砚艺术品、马家窑彩陶珍品,聆听了“花儿”。通过以上调研,与会专家以感性的方式进一步了解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形成的发展历程及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故事。 
 
与会学者观看临洮皮影戏
 
与会学者观看洮砚艺术品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整个中华民族共同依托、共同传承、共同发扬的文化精神、道德规范、价值体系和情感观念的总和,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魄,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增强中华文化认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至关重要。广大西部民族众多、文化绚烂,民间文艺资源极为丰厚,如何让民间文艺更好服务于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值得民间文艺研究者认真思考、深入探讨。
本次研讨会旨在通过学术研讨和交流,深入探讨民间文艺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探讨民间文艺在发挥这一重要作用过程中的理论逻辑和实践路径,从而使民间文艺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为扎实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与会专家合影
供稿:甘肃省民间文艺家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