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优秀民间文学作品《陇南·老山歌》获第十六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

发布时间: 2024-01-19

颁奖典礼现场
 
1月18日晚,由中国文联、中国民协、福建省文联、中共厦门市委宣传部联合主办的第十六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颁奖典礼在厦门举行,揭晓了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优秀民间文艺学术著作、优秀民间艺术表演作品、优秀民间文学作品、优秀民间工艺美术作品等奖项。甘肃省文联副主席马宇龙、甘肃省民协负责同志参加了颁奖典礼。
 
甘肃省文联副主席马宇龙、甘肃省民协常务副主席杜芳与获奖作品《陇南·老山歌》作者杨克栋先生亲属合影
 
由甘肃省民协组织报送的民间文学作品集《陇南·老山歌》斩获第十六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优秀民间文学作品”奖,是自“山花奖”评奖制度改革,奖项大幅压缩后,我省在民间文学作品方面摘取的第一朵“山花”。
 
《陇南·老山歌》作者杨克栋先生亲属(左二)代其领奖
 
《陇南·老山歌》是近年来甘肃原生态山歌抢救、保护方面的一项重要成果,在文化学、民俗学、语言学、历史学、歌谣学、艺术学等方面均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价值。该书是西和县退休老干部杨克栋先生毕其一生进行抢救发掘、搜集整理,完成了陇南山歌从口头文化转换为书面文化的成果。全书94万余字,分上下两册共10辑,辑录甘肃南部3 市(陇南、天水、定西)17县的山歌14000余首,山歌曲调31首。这些山歌和曲调,是作者历经60余年,在众多山歌歌手引吭高歌和亲口讲述时搜集采录到的,是当地劳动群众的祖先们辈辈辛勤创作、代代口传心授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故名“老山歌”。作者在采集、辑录山歌时,语言文字未作刻意修改和变更,内容情节未作刻意遴选和取舍,确保了学术研究资料的本真性和完整性。全方位展现了甘肃南部民众丰富的感情世界和世俗生活的方方面面,为陇南民间文化留存了一份珍贵的历史记忆,为民间文化工作者提供了一份准确的文本资料,也为广大的民间文学爱好者奉献了一座值得在其中流连忘返的陇南民间歌谣“大观园”。
 
《陇南·老山歌》
 
杨克栋生于1938年,甘肃西和县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俗学会会员,甘肃省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会员,甘肃省乞巧文化研究会理事,甘肃省林业学会会员,陇南文史研究中心研究员。著有《仇池风-陇南山歌》《大美陇南·山歌集》《仇池乞巧民俗录》等书。曾在省内外报纸、学术刊物发表《西和天主教纪事》《西和基督教教史考》《试论西礼乞巧节的地域特征》《书劫》等研究论文和文学作品数十篇。《仇池风一陇南山歌》一书,曾先后荣获“甘肃省第五届敦煌文艺奖”二等奖,“首届陇南文艺奖”金奖,“首届仇池文艺奖”特别奖。《大美陇南·山歌集》(精选本)一书,显示了陇南深厚的文化底蕴,对向全国推广、普及陇南山歌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仇池乞巧民俗录》一书,将西和、礼县两县乞巧节翔实辑录并昭示于天下,填补了中国乞巧程式记录不详的空白,并为西和县被授予“中国乞巧文化之乡”、西和乞巧节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提供了可靠的文字资料。论文《抢救、保护陇南山歌之管见》,曾荣获第三届甘肃民间文艺“百合花奖”三等奖。
 
 
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是经中宣部批准,由中国文联、中国民协联合主办的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以表彰传承中华美学精神、表现时代主题、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民间文艺作品和成绩突出、德艺双馨的民间文艺工作者。第十六届“山花奖”共举办各类评选活动12次、140件作品入围,最终20件作品获得本届“山花奖”优秀作品奖。
我省民间文艺参评作品在本届“山花奖”评选活动中,除1部民间文学作品集获“优秀民间文学作品”奖外,1部学术专著、1件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分别入围“优秀民间文艺学术著作”、“优秀民间工艺美术作品”两个子项。这些获奖和入围作品,多维度展示了甘肃民间文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最新成果,进一步扩大了我省民间文艺在全国的影响力。
 
第十五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优秀民间艺术表演作品获奖团队“别列克组合”演唱哈萨克族原生态民歌《神圣大地》
 
颁奖盛典上,民歌《故乡的歌谣》《神圣大地》、舞蹈《一线·一雕·一世界》《生生不息》等精彩节目轮番上演,集中反映了近两年来中国民间文艺创作的最新成果,生动展示了民间文艺的深厚底蕴和非凡魅力。我省第十五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优秀民间艺术表演作品获奖团队,来自酒泉市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的“别列克组合”演唱了原生态民歌《神圣大地》,他们的精彩演出赢得了阵阵掌声。
近年来,在甘肃省民协的多方争取、精心组织下,我省接连两届3件作品荣获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多件作品入围“山花奖”,有力提振了全省民间文艺工作者坚守民间文艺阵地、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信心,更好推动了我省民间文艺事业的繁荣与发展。
供稿:甘肃省民间文艺家协会